圆珠笔制作注射器教程简单

注射笔百科 2024年2月7日 83

圆珠笔暗器教程

圆珠笔暗器教程如下:

1、将针刺材料剪成一个长方形,宽度与笔管相同,并留出足够的长度覆盖笔尖和笔座。

2、将填充物均匀地放入针刺材料中,确保填充物可以在使用时有效地发挥作用。

3、将填充物放入针刺材料的一端,并用胶带将其封住

4、把针刺材料的另一端套在笔尖上,并用胶带将其固定

5、将针材料的另一端覆盖在笔座上,并用胶带将其固定。

6、检查回力镖第的结构是否牢固,确保填充物不会因摔落或移动而影响使用。

7、在使用时,只需将笔尖拔掉,使填充物暴露出来,然后用力投掷。

圆珠笔是一种常见的书写工具,其简单而有效的设计使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下是关于圆珠笔的一些详细信息:

一、结构与原理

笔芯:圆珠笔的核心是笔芯,其内部包含墨水或油墨,通常由一种球形头部制成。这个球头能够在纸上滚动并释放墨水。

笔管:笔芯装入笔管内,笔管通常由塑料、金属或其他材料制成,用以保护笔芯并提供书写的握持部分。

机械结构:笔芯和笔管的结合通常采用螺纹设计,方便更换或装卸笔芯。

二、类型和特点

墨水类型:有水性和油性两种墨水类型。水性墨水容易干燥,但清洁较为容易;油性墨水干燥较慢,但颜色鲜艳持久。

尺寸和颜色:圆珠笔通常有多种尺寸的笔芯,包括0.5mm、0.7mm、1.0mm等不同粗细,以及多种颜色可供选择。

功能和设计:现代圆珠笔通常设计有防漏墨、防滴漏、舒适握持和可重复使用等功能。还有些特殊设计的圆珠笔,例如多功能笔、可擦除笔等。

科创小发明制作方案作文

开发奇妙的物理实验资源

初中物理新教材中的很多教学内容,
都是要通过
“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的,
学生在经
历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掌握科学方法、
感悟物理知识,
从而形成良好的科
学态度与价值观。
然而,
目前多数初中校尤其是农村校的实验器材与新教材还不能完全配套,
实验室的有限器材不能满足新课程的需要。
因此,
倡导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探
究活动,
既可以解决或缓解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
又可以拉近物理学和生活的距离,
使学生
真切地感受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这对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笔者在过往的教学实践中,
带动学生巧利用生活用品精心研制、
构思巧妙的
物理教具和学具进行实验探究的案例,从中探讨实验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法和途径。

一、最简单的抽水机

实验素材无时不有,
无处不在,
只要我们处处留心、
善于发现,
日常生活中很多信手拈
来的物品,都可以成为我们开发实验的好资源。

有一次我患重感冒,
躺在病床上,
当我看到护土拿着一支注射器和打吊针用的一次性塑
料软管走过来时,
我突发其想:
要是能利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件物理教具就好了,
我苦思冥想
了两天,结果出院时诞生了一件获得省二等奖的教具。

如图
1

将打吊针用的一次性塑料软管较粗的那两段剪下来
(在图中标注为
A

B


A
两端各有一个口,上端口是出水口,下端口是进水口,
B
上端有现成的两个口,下端有一个
口。

B
上端的一个口与
A
下端进水口连接,
另一个口与注射器相连接,
再将
B
下端进水口
放入水中,并事先分别在
A

B
内放进一颗小钢珠,这样就做成了一只最简单的活塞式抽水
机。

反复抽动注射器的活塞,
水就会从
A
出水口中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A

B
都是透明的,
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抽水过程中软管内小钢珠的运动情况(即活塞阀门的开闭情况)。

由这件教具的制作材料,
笔者明白了一个道理:
我们身边可以用来做实验的物品比比皆
是,
可以利用的实验资源十分丰富,
我们缺少的并不是资源,
而是发现资源的慧眼和设计实
验的智慧。
尽管实验资源开发的途径、
开发的方法多种多样,
但最具价值的还应该是有创新
的意识和思想。

二、十分神奇的光学仪器

身边司空见惯的物品摇身一变,
可以演变出趣味无穷的科学实验:
两个纸筒魔术般地组
合,可以制成照相机、幻灯机、望远镜、显微镜等模型,并能生动地揭示这
4
种光学仪器的
原理。

1
.照相机。
如图
2
,事先发给学生一只凸透镜(也可用放大镜或远视眼镜片代替),
让他们准备两本
16
开的杂志,卷成两个大小不同的空心圆筒,在较小圆筒的一个端口蒙上
一块半透明的塑料薄膜,
在较大圆筒的一端口用胶纸固定上凸透镜,
使小筒蒙有塑料薄膜的
一端的能自如地套进大筒里,这样就制成了照相机。

上课时,
让学生把上述装置带来,
用大筒上的凸透镜对准教室里或窗外的明亮景物,

后移动小筒,
使像距发生改变,
这时,
学生就可以观察远近不同的景物,
并且可以在小筒塑
料薄膜上得到一幅清晰的彩色图像。

此处,“要使图像放大或缩小时,相机应靠近或远离景物?”“暗箱应拉长或缩短?”
这些历来教学中的难点,
可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观察中被轻松突破,
亲身感受所学得的物
理知识,比用任何语言描述都更生动可信和印象深刻。

2
.幻灯机。
上述装置,还能被巧妙地改装成幻灯机:只要将小筒上半透明的塑料薄膜
换成透明的塑料纸,
并在塑料纸上画上景物
(或直接换成印有图案的透明塑料包装纸,
其实
这就是现成的幻灯片)

用手电筒去照小筒开口端,
则可在白墙上或在竖直放置书本的封底
中出现一幅放大的彩色的景物像。

同样,

“要使像放大或缩小该怎么办?”“幻灯片为什么应倒插”等问题,学生在观
察中很容易掌握,学生在玩中学到了物理知识。

3
.望远镜。
在上述幻灯机装置中,学生只要将小筒上的塑料纸换成焦距比大筒上凸透
镜(物镜)焦距短的凸透镜(当目镜用),便能改装成望远镜,通过前后移动小筒在大筒里
的位置,可以看到远处的物体明显变近。

4
.显微镜。
将上述望远镜装置中的目镜与物镜位置调换,即可当显微镜用。

多数初中校的实验室中没有“正规”的演示照相机、幻灯机、望远镜、显微镜原理的模
型,
也就谈不上让全班学生亲自操作、
观察和理解上述教学难点,
而利用两个纸筒组合成的
模型却能做到这一点。

利用上述日常用品做实验,
还有以下优点:
首先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因为即便是条
件较好的城市学校,
教师也不可能做到每一节课的课前都为学生准备人人动手的教具。
其次,
学生课外也可以利用自制的学具反复动手操作,
而不必担心损坏仪器,
这样他们能够充分地
动手、动脑,观察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反复品味其中的物理原理。

因此笔者认为,
因陋就简做实验是利用
“正规”
仪器做实验的补充和延伸,
对条件较好
的学校也同样适宜,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三、趣味横生的静电实验

静电实验历来很难做成功,
如何巧妙设计实验、
寻找容易带电材料,
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1
.静电感应实验。
如图
3
,取一根用过的圆珠笔芯,取下铜笔头,将残留的笔油洗净,
用钳子把笔芯的正中央部分夹扁,在夹扁的部位扎个小孔,让铜笔头尖端恰好能插紧小孔,
另取一根缝衣针,将有针眼一端固定在软木塞上(热水瓶塞),针尖朝上,将固定在圆珠笔
芯上的铜笔头套针尖上,使它能在针尖上灵活转动。

由于上述装置中针尖恰好顶在铜笔头的小圆珠上,
所以转动十分灵活。
让学生用普通纸
去摩擦支架上圆珠笔芯的一端使之带电,
另取一根不带电的圆珠笔芯
(或其他不带电的物体)

去靠近支架上笔芯的带电端,
会看到它们将立即吸住,
这就是奇妙的静电感应现象,
十分有
趣。

2
.电荷相互作用实验。
将两根笔芯用纸摩擦,一根笔芯架在上述针尖上的铜笔头中,
另一根拿在手上,
让它们带电端相互靠近,
这时针尖上的笔芯就会被手中的笔芯推开,
调换
两根笔芯的位置,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说明它们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3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实验。
让学生取一段长
20
厘米的普通塑料包扎绳
(包扎教材用的)

在一端打个结,
从另一端往打结端方向用手反复撕成许多条细塑料丝,
然后将这束塑料丝平
铺在桌面上,用手指使劲摩擦塑料丝(这是迅速带电的摩擦窍门),待手指发热时,提起塑
料丝的打结端,
这时可以惊奇地看到塑料丝像
“着魔”
似地自动散开,
这个实验生动地说明
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4
.不同物体摩擦后带异种电荷实验。
就利用上述这么一条随手可得的塑料包扎绳,还
可以生动地说明两个不同物体摩擦后带的是异种电荷,
而这一点是实验室的仪器没办法做到
的:
用学生有机塑料尺或三角板去跟装食品用的普通薄塑料袋摩擦,
让带电塑料尺靠近上述
带电塑料丝,
会看到散开的塑料丝立刻紧抱塑料尺,
而用上述带电薄塑料袋去靠近上述塑料
丝,却会看到带电散开的塑料丝散得更开,不肯与塑料袋接触,这个实验可以形象地说明:
有机塑料尺与塑料袋这两个不同物体摩擦后,带的是异种电荷。

若用实验室的绸子与玻璃棒摩擦后,
绸子上的电荷将马上消失,
而这里用塑料袋代替绸
子,用有机塑料尺代替玻璃棒,电荷都可以长时间保留,实验现象十分明显。可见,一条普
普通通的包扎绳,有了一个小小的创意,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教学中的一个大难题。

这种利用随手可得的废弃学习用品、
身边之物,
精心设计的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极具创意:
第一,
利用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小铜笔头巧妙设计的灵敏支架装置和精心选择的极易带电的实
验材料,使得本来较难的实验能轻易地做成;第二,类似简单、方便、切实可行的实验,为
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机会,
使得人人动手做随堂实验成为了可能,
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
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四、灵敏多用的小磁针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身边可以用来做实验的物品比比皆是,
大到电冰箱、
小到圆珠笔芯、
缝衣针,
都是可以利用的实验资源,
这些物品通过巧妙的设计,
就能发挥生活用品的实验功
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图
4
,受到上述灵敏支架装置的启发,还是利用上述小小的铜笔头和圆珠笔芯,我与
学生一起发明了一根灵敏多用的小磁针:
将圆珠笔芯铜笔头的笔油洗净,
剪取一段
1
厘米长
的圆珠笔芯套在笔头尖上,将一支磁化的缝衣针用火烤热后,横穿过上述圆珠笔芯的顶部,
另取一根缝衣针,
把有针眼的一端固定在软木塞
(或泡沫塑料)


将铜笔头套在针尖上,
这就制成了一根极其灵敏的小磁针。

有了它,学生就可以动手做以下一系列实验:

1
.指南针。

在教科书、
参考书上介绍的指南针制作方法很多,
但我觉得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指南针
最简单、最灵敏,用手拨动小磁针,静止后,一端立即指向南,另一端立即指向北。

2
.磁极间相互作用实验。
取一根磁化的缝衣针,将其两端分别与上述小磁针的一端靠
近,可以看到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现象。

3
.奥斯特实验。
由于上述小磁针转动十分灵敏,学生用一段旧干电池就可以做奥斯特
实验。

4
.判断螺线管的极性实验。
如图
5
所示的螺线管,是用学生作业本卷成圆筒在其上面
环绕导线制成,
让自制的通电螺线管两端分别与上述小磁针靠近,
学生根据相吸或相斥,

可以判断螺线管的两个磁极的极性,从而在操作中熟练地掌握右手定则。

5
.判断螺线管的磁性强弱实验。
让学生分别用不同匝数及在管中间插入铁钉的上述通
电螺线管,
与上述小磁针靠近,
根椐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可以探究螺线管的磁性强弱跟哪些
因素有关。

这是一个颇具创新性的实验设计,
其突出的特点在于利用身边的物品缝衣针、
圆珠笔芯
和导线,
制作了这根十分灵敏的简易小磁针和螺线管。
制作方法极其简单,
每一位学生都可
以自制,
而且一物多用,
一套装置组合起来,
可以解决磁现象和电流磁场中这部分教学内容
中的一系列问题,很多节课学生上课时都可以带来亲自动手做随堂实验。

所以,
并不是所有的物理实验都需要专门的实验仪器来完成,
我们身边的许多日常生活
用品也能很好完成随堂实验,而且也能达到十分满意的效果。

五、精彩绝伦的光学实验

一个巧妙的实验设计除了器材上的合理应用以外,
还应该包含精彩的实验方法,
不仅要
能够释疑解难,
而且要能够透过具体的实验给人以解决其他问题所需的智慧方法的启迪,

面这个装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利用它可以成功地解决长期以来光学实验难做的困惑,

妙地完成以下系列实验。

如图
6
,取一只圆柱形的平底透明塑料盒,将其密封,在侧面打个圆孔,把盒子侧放在
支架上
(即让外底面面向读者)

往盒子上侧面的圆孔中注入半盒水至水平直径处,
如图
7

再往水中滴入两滴牛奶,
并向圆孔中注入适量的淡烟雾,
使烟雾充满水面上方空间
(可用废
报纸卷成细空心纸筒,
点燃纸筒一端,
将另一端冒出的烟雾用注射器将烟吸入针筒里,
然后
往盒子上的圆孔中注入即可)

用橡皮塞堵紧圆孔,
在盒子外底面画出水面和法线,
并在盒
子外底边沿处标上角度,
用玩具激光笔从透明盒子外往盒内照射,
可以看到清晰明亮的红色
光线。

利用上述装置可以探究:


1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情况。(
2
)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
)光的可逆现象:记住原入射光线和原折射光线的位置,让光线逆着原折射光线的
方向入射,
这时新的折射光线将与原入射光线重合并沿相反的方向射出,
这说明光路是可逆
的。

4
)沿着法线入射,折射光线方向不变。

6
)光的全反射现象: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

气时,
可以看到一部分光折射到空气中,
另部分光反射回水内,
逐渐增大入射角,
会看到折
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远,而且亮度越来越弱,反射光线却越来越强。当折射角达到
90
°时,
折射光线完全消失,产生全反射,此时临界角可以直接从盒子边沿刻度上读出。

本实验精彩之处还在于:
入射角可随意改变;
入射角、
反射角、
折射角可以从塑料盒边
沿所标的角度直接读出,
并可以方便地求出折射率;
使在明亮的教室也可以清晰地显示出红
色光线;
学生可以仿照上述制作方法,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圆柱形盒子来制作上述装置。

这个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利用日常生活中丰富的废旧物品解决实验难题的凡例。
在光
的折射实验中,
通常要将光源放在水里,
让光从水中射入空气,
这点很难做到,
实验效果也
不好。
这个实验巧妙地从透明的盒外入射,
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一大难题,
并且不用附加光
屏,角度可以直接从盒边缘读出。通过上面的例子,笔者认为:低成本物理实验成本虽低,
运用的智慧不低,具有的内涵不低,教育的价值也不低。

多年来,
笔者用信手拈来的生活用品精心设计了大量新颖别致的教具、
学具,
曾多次获
得国家、省、市奖励,并应邀到各地讲学,去年还将这些土教具搬上北师大讲坛,为北师大
物理教学论专业的研究生作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的专题讲座,
赢得了不少掌声。

利用随手可得的日常用品,经过少量的加工,设计出简单易行、生动有趣的物理教具,
与正规仪器相比毫不逊色,
利用这些选材简单的、
贴近生活的、
不需花很多的时间精力去准
备的实验器材,
就可以完成的随堂实验,
为每个学生动手参与、
实验探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
基础,
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
有效地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增强了学习体验过程。
这不但是解决仪器不足的有力措施,
而且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
让学习充满乐趣,
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智能因素都会得到发展。因此笔
者以为:因陋就简做实验,决不仅是权宜之计(解决仪器不足问题的无奈之举),同样适宜
于条件较好的学校,应该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种发展方向。

求一个物理小发明(初高中阶段),要求能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一、最简单的抽水机

实验素材无时不有,
无处不在,
只要我们处处留心、
善于发现,
日常生活中很多信手拈
来的物品,都可以成为我们开发实验的好资源。

有一次我患重感冒,
躺在病床上,
当我看到护土拿着一支注射器和打吊针用的一次性塑
料软管走过来时,
我突发其想:
要是能利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件物理教具就好了,
我苦思冥想
了两天,结果出院时诞生了一件获得省二等奖的教具。

如图
1

将打吊针用的一次性塑料软管较粗的那两段剪下来
(在图中标注为
A

B


A
两端各有一个口,上端口是出水口,下端口是进水口,
B
上端有现成的两个口,下端有一个
口。

B
上端的一个口与
A
下端进水口连接,
另一个口与注射器相连接,
再将
B
下端进水口
放入水中,并事先分别在
A

B
内放进一颗小钢珠,这样就做成了一只最简单的活塞式抽水
机。

反复抽动注射器的活塞,
水就会从
A
出水口中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A

B
都是透明的,
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抽水过程中软管内小钢珠的运动情况(即活塞阀门的开闭情况)。

由这件教具的制作材料,
笔者明白了一个道理:
我们身边可以用来做实验的物品比比皆
是,
可以利用的实验资源十分丰富,
我们缺少的并不是资源,
而是发现资源的慧眼和设计实
验的智慧。
尽管实验资源开发的途径、
开发的方法多种多样,
但最具价值的还应该是有创新
的意识和思想。

二、十分神奇的光学仪器

身边司空见惯的物品摇身一变,
可以演变出趣味无穷的科学实验:
两个纸筒魔术般地组
合,可以制成照相机、幻灯机、望远镜、显微镜等模型,并能生动地揭示这
4
种光学仪器的
原理。

1
.照相机。
如图
2
,事先发给学生一只凸透镜(也可用放大镜或远视眼镜片代替),
让他们准备两本
16
开的杂志,卷成两个大小不同的空心圆筒,在较小圆筒的一个端口蒙上
一块半透明的塑料薄膜,
在较大圆筒的一端口用胶纸固定上凸透镜,
使小筒蒙有塑料薄膜的
一端的能自如地套进大筒里,这样就制成了照相机。

上课时,
让学生把上述装置带来,
用大筒上的凸透镜对准教室里或窗外的明亮景物,

后移动小筒,
使像距发生改变,
这时,
学生就可以观察远近不同的景物,
并且可以在小筒塑
料薄膜上得到一幅清晰的彩色图像。

此处,“要使图像放大或缩小时,相机应靠近或远离景物?”“暗箱应拉长或缩短?”
这些历来教学中的难点,
可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观察中被轻松突破,
亲身感受所学得的物
理知识,比用任何语言描述都更生动可信和印象深刻。

2
.幻灯机。
上述装置,还能被巧妙地改装成幻灯机:只要将小筒上半透明的塑料薄膜
换成透明的塑料纸,
并在塑料纸上画上景物
(或直接换成印有图案的透明塑料包装纸,
其实
这就是现成的幻灯片)

用手电筒去照小筒开口端,
则可在白墙上或在竖直放置书本的封底
中出现一幅放大的彩色的景物像。

同样,

“要使像放大或缩小该怎么办?”“幻灯片为什么应倒插”等问题,学生在观
察中很容易掌握,学生在玩中学到了物理知识。

3
.望远镜。
在上述幻灯机装置中,学生只要将小筒上的塑料纸换成焦距比大筒上凸透
镜(物镜)焦距短的凸透镜(当目镜用),便能改装成望远镜,通过前后移动小筒在大筒里
的位置,可以看到远处的物体明显变近。

4
.显微镜。
将上述望远镜装置中的目镜与物镜位置调换,即可当显微镜用。

多数初中校的实验室中没有“正规”的演示照相机、幻灯机、望远镜、显微镜原理的模
型,
也就谈不上让全班学生亲自操作、
观察和理解上述教学难点,
而利用两个纸筒组合成的
模型却能做到这一点。

利用上述日常用品做实验,
还有以下优点:
首先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因为即便是条
件较好的城市学校,
教师也不可能做到每一节课的课前都为学生准备人人动手的教具。
其次,
学生课外也可以利用自制的学具反复动手操作,
而不必担心损坏仪器,
这样他们能够充分地
动手、动脑,观察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反复品味其中的物理原理。

因此笔者认为,
因陋就简做实验是利用
“正规”
仪器做实验的补充和延伸,
对条件较好
的学校也同样适宜,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三、趣味横生的静电实验

静电实验历来很难做成功,
如何巧妙设计实验、
寻找容易带电材料,
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1
.静电感应实验。
如图
3
,取一根用过的圆珠笔芯,取下铜笔头,将残留的笔油洗净,
用钳子把笔芯的正中央部分夹扁,在夹扁的部位扎个小孔,让铜笔头尖端恰好能插紧小孔,
另取一根缝衣针,将有针眼一端固定在软木塞上(热水瓶塞),针尖朝上,将固定在圆珠笔
芯上的铜笔头套针尖上,使它能在针尖上灵活转动。

由于上述装置中针尖恰好顶在铜笔头的小圆珠上,
所以转动十分灵活。
让学生用普通纸
去摩擦支架上圆珠笔芯的一端使之带电,
另取一根不带电的圆珠笔芯
(或其他不带电的物体)

去靠近支架上笔芯的带电端,
会看到它们将立即吸住,
这就是奇妙的静电感应现象,
十分有
趣。

2
.电荷相互作用实验。
将两根笔芯用纸摩擦,一根笔芯架在上述针尖上的铜笔头中,
另一根拿在手上,
让它们带电端相互靠近,
这时针尖上的笔芯就会被手中的笔芯推开,
调换
两根笔芯的位置,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说明它们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3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实验。
让学生取一段长
20
厘米的普通塑料包扎绳
(包扎教材用的)

在一端打个结,
从另一端往打结端方向用手反复撕成许多条细塑料丝,
然后将这束塑料丝平
铺在桌面上,用手指使劲摩擦塑料丝(这是迅速带电的摩擦窍门),待手指发热时,提起塑
料丝的打结端,
这时可以惊奇地看到塑料丝像
“着魔”
似地自动散开,
这个实验生动地说明
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4
.不同物体摩擦后带异种电荷实验。
就利用上述这么一条随手可得的塑料包扎绳,还
可以生动地说明两个不同物体摩擦后带的是异种电荷,
而这一点是实验室的仪器没办法做到
的:
用学生有机塑料尺或三角板去跟装食品用的普通薄塑料袋摩擦,
让带电塑料尺靠近上述
带电塑料丝,
会看到散开的塑料丝立刻紧抱塑料尺,
而用上述带电薄塑料袋去靠近上述塑料
丝,却会看到带电散开的塑料丝散得更开,不肯与塑料袋接触,这个实验可以形象地说明:
有机塑料尺与塑料袋这两个不同物体摩擦后,带的是异种电荷。

若用实验室的绸子与玻璃棒摩擦后,
绸子上的电荷将马上消失,
而这里用塑料袋代替绸
子,用有机塑料尺代替玻璃棒,电荷都可以长时间保留,实验现象十分明显。可见,一条普
普通通的包扎绳,有了一个小小的创意,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教学中的一个大难题。

这种利用随手可得的废弃学习用品、
身边之物,
精心设计的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极具创意:
第一,
利用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小铜笔头巧妙设计的灵敏支架装置和精心选择的极易带电的实
验材料,使得本来较难的实验能轻易地做成;第二,类似简单、方便、切实可行的实验,为
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机会,
使得人人动手做随堂实验成为了可能,
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
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四、灵敏多用的小磁针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身边可以用来做实验的物品比比皆是,
大到电冰箱、
小到圆珠笔芯、
缝衣针,
都是可以利用的实验资源,
这些物品通过巧妙的设计,
就能发挥生活用品的实验功
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图
4
,受到上述灵敏支架装置的启发,还是利用上述小小的铜笔头和圆珠笔芯,我与
学生一起发明了一根灵敏多用的小磁针:
将圆珠笔芯铜笔头的笔油洗净,
剪取一段
1
厘米长
的圆珠笔芯套在笔头尖上,将一支磁化的缝衣针用火烤热后,横穿过上述圆珠笔芯的顶部,
另取一根缝衣针,
把有针眼的一端固定在软木塞
(或泡沫塑料)


将铜笔头套在针尖上,
这就制成了一根极其灵敏的小磁针。

有了它,学生就可以动手做以下一系列实验:

1
.指南针。

在教科书、
参考书上介绍的指南针制作方法很多,
但我觉得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指南针
最简单、最灵敏,用手拨动小磁针,静止后,一端立即指向南,另一端立即指向北。

2
.磁极间相互作用实验。
取一根磁化的缝衣针,将其两端分别与上述小磁针的一端靠
近,可以看到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现象。

3
.奥斯特实验。
由于上述小磁针转动十分灵敏,学生用一段旧干电池就可以做奥斯特
实验。

4
.判断螺线管的极性实验。
如图
5
所示的螺线管,是用学生作业本卷成圆筒在其上面
环绕导线制成,
让自制的通电螺线管两端分别与上述小磁针靠近,
学生根据相吸或相斥,

可以判断螺线管的两个磁极的极性,从而在操作中熟练地掌握右手定则。

5
.判断螺线管的磁性强弱实验。
让学生分别用不同匝数及在管中间插入铁钉的上述通
电螺线管,
与上述小磁针靠近,
根椐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可以探究螺线管的磁性强弱跟哪些
因素有关。

这是一个颇具创新性的实验设计,
其突出的特点在于利用身边的物品缝衣针、
圆珠笔芯
和导线,
制作了这根十分灵敏的简易小磁针和螺线管。
制作方法极其简单,
每一位学生都可
以自制,
而且一物多用,
一套装置组合起来,
可以解决磁现象和电流磁场中这部分教学内容
中的一系列问题,很多节课学生上课时都可以带来亲自动手做随堂实验。

所以,
并不是所有的物理实验都需要专门的实验仪器来完成,
我们身边的许多日常生活
用品也能很好完成随堂实验,而且也能达到十分满意的效果。

五、精彩绝伦的光学实验

一个巧妙的实验设计除了器材上的合理应用以外,
还应该包含精彩的实验方法,
不仅要
能够释疑解难,
而且要能够透过具体的实验给人以解决其他问题所需的智慧方法的启迪,

面这个装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利用它可以成功地解决长期以来光学实验难做的困惑,

妙地完成以下系列实验。

如图
6
,取一只圆柱形的平底透明塑料盒,将其密封,在侧面打个圆孔,把盒子侧放在
支架上
(即让外底面面向读者)

往盒子上侧面的圆孔中注入半盒水至水平直径处,
如图
7

再往水中滴入两滴牛奶,
并向圆孔中注入适量的淡烟雾,
使烟雾充满水面上方空间
(可用废
报纸卷成细空心纸筒,
点燃纸筒一端,
将另一端冒出的烟雾用注射器将烟吸入针筒里,
然后
往盒子上的圆孔中注入即可)

用橡皮塞堵紧圆孔,
在盒子外底面画出水面和法线,
并在盒
子外底边沿处标上角度,
用玩具激光笔从透明盒子外往盒内照射,
可以看到清晰明亮的红色
光线。

怎样自制小型抽水机

废物利用小制作:用乐百氏奶瓶制作活塞式抽水机
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活塞的往复运动及大气压的共同作用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利用喝完饮料后的乐百氏奶瓶及其它一些附件即可制作一个活塞式抽水机模型。
一. 工作原理图1是用乐百氏奶瓶制作的抽水机模型外观图,瓶口有一个进水单向阀。瓶底部开一个口,接出一根管子,管子连到注射器上。瓶身中央开一个口作为出水口,出水口接上一个出水单向阀。 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把水从进水口压入;当推动活塞时,水从出水口沿管道流出。
二. 材料的准备及制作 需要的材料主要有:乐百氏奶瓶1个、胶塞1个、废塑料圆珠笔2支、小钢珠(或小玻璃珠)2颗,硬质胶管1米、小钢针(或小铁钉)2枚、502胶水等。
1.制作单向阀。旋出圆珠笔的圆锥形笔嘴,在笔嘴内放入小钢珠,要求钢珠不能从笔嘴尖漏出,然后用加热到高温的小钢针刺透圆珠笔嘴,固定在小钢珠上方,作为它的阻拦杆。为了防止漏气,可在钢针穿过的笔嘴外围涂上些502胶水,如图2所示。钢针的长度要适当,最好是穿过之后,两头都不露出。按这样的方法制作好两个单向阀。
2.制作出水管和进水管。先制作出水管,在圆珠笔管中插入一根铅丝,把笔管放到酒精灯上加热,加热时要不断转动,待其软化后从中间弯成如图3所示的形状,弯好后把铅丝抽出,然后把一个单向阀按图4所示的方位粘到笔管口上。这样,一支出水管就做好了。进水管的制作也很简便,在胶塞上钻一个孔径相当于圆珠笔管内径的孔,把单向阀按图5所示的方位粘到孔口上。
3. 各部件制作完毕,在乐百氏奶瓶上开两个孔,孔径与圆珠笔管外径一样大,一个在瓶身的中部,另一个在瓶的底部。把出水管插在瓶身中部的孔中,把另一根圆珠笔管插在瓶底的孔中作为抽气管,然后都用502胶水粘牢。注意所有的粘接都要密封好,不能有漏气现象。
4. 把进水管胶塞安到瓶口,用硬胶管把粘在底部的抽气管连接到注射器上。一个乐百氏奶瓶活塞式抽水机模型就做好了。 如果需要把水送到远些的地方,则在出水管加套一根胶管即可,抽水时,把进水管口放入水中,不断抽动注射器,即可把水从低处送到高处.